2013年到202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滿十年,在這一期間,“一帶一路”從愿景變為現實,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2022年12月7日,中國已與15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大量中資企業以此為契機實現了“走出去”,企業出海的浪潮始終激流涌蕩。同時,受業務發展需求、各國市場環境差異、數字化的影響,企業出海也正面臨新的挑戰。針對此,在“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上,記者就企業出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采訪了中企通信首席副總裁駱嘉釗與中信國際電訊CPC歐洲業務副總裁張濤。
企業出海面臨技術、合規和文化等多重挑戰
企業出海最基本的目的便是拓展市場渠道,推動業務的發展,也就形成了兩個主要需求。張濤表示,一是,如果企業在當地進行長期投資和經營,前提要精通本地化運營所要遵守的法律、稅務、規管等信息,以便在經營中有效避免經濟和法律方面的風險;二是,企業都希望可以快速投入生產,實現業務的落地與擴張。為實現上述目標,在當地尋找一家在網絡與信息技術有豐富經驗的合作伙伴,為其搭建跨國及本地連接網絡,以及營運所需的各類數字化基礎設施、平臺及應用服務將至關重要。
但企業出海面臨的是差異化的市場環境與要求,開拓業務的方式方法等需要進行調整,原有的信息系統也需要進行協同,這也就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表現在技術方面,駱嘉釗表示:“一些公司‘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希望把原來的核心能力,通過本地化模式進入到一個陌生的市場當中。從技術上看,起碼有兩個挑戰。第一個是信息的互聯互通,第二就是在陌生市場需要迅速地把業務數字化來提高效率,再進一步把業務進行智能化,從而提升業務拓展能力?!?/span>
其次,了解及遵從當地的法律法規更是企業在地營運的重要課堂,其中如數據安全保護議題。以“一帶一路”上的歐洲為例,企業除了需要遵從歐盟制定的政策和條約外,也必須符合各國當地的法律法規。簡單來說,東、西歐各國無論在語言、文化和商業模式不但各有差異,企業也要特別留意有些國家在數據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均較為清晰且嚴格,如在數據隱私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其頒布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s)》(“GDPR”)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數據保護法案其適用范圍極為廣泛,任何收集、傳輸、保留或處理涉及到歐盟所有成員國內的個人信息的機構組織均受該條例的約束。企業一旦因數據處理不當違反了GDPR規定,便可能遭遇巨大損失。
再次,文化差異也會影響業務開展效率。據駱嘉釗介紹,“出?!逼髽I在項目落地過程中,有可能會因為海外地方工會因不同的文化興趣,導致原有的建設布局經驗失靈,致使工期延長。因此,企業在拓展海外業務的過程中,不太可能完全照搬原有經驗及商業模板,必須要根據當地的文化情況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經驗交流、專業服務助力企業應對出海問題
伴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國家實力與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出海這一打開更廣闊市場的行為對于企業而言已經有其必要性與必然性。這一情況下,越來越多企業將選擇出海,也就會面臨相應的挑戰。
對此,張濤指出,中資企業想要應對相關問題,在海外順利進行投資、拓展業務等,有兩方面比較關鍵。一是跟有出海經驗的中資企業進行深入的探討與交流,以獲取實踐經驗與幫助;二是在出海過程中尋求專業服務機構來給出建議,以此來了解出海所在地的相關情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
具體來看,在與出海企業交流這方面,大型國有企業及具備創新性的高科技企業,在海外均擁有較為豐富的經驗,是主要的交流對象。
這也符合出海企業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國有企業近年來始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各個領域加大了投資規模,據張濤介紹,以荷蘭為例,目前具備較大影響力的中資企業超過100多家,其中,很多是來自銀行、航空、TMT通信領域、OTT、電動汽車、醫藥、科技研發等領域的大型國企。另一方面,從大的趨勢來講,中國“出?!睔W洲的企業主要是高科技、新能源、制造業等研發環境比較多的企業,尤其是制造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
同時,企業之外,我國相關部門也會對出海企業提供多種支持與幫助,他們更了解當地的政策,并且還會帶領中資企業在當地進行定期交流和討論,為出海企業發展業務提供便利。
專業服務機構方面,張濤認為,不論是進行海外收購還是在當地開展綠地項目,合規、法律、稅務、人力資源、數字化均是較為普遍且關鍵的問題,需要法律事務所、稅務咨詢機構和ICT服務商等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以對當地人員、勞工法律,以及整個體系的相關信息有明確的認知,并快速在當地實現業務數字化,加快企業的發展與布局。
企業出海中數字化布局越發關鍵
在智能化、創新技術的支持下,數字化浪潮可謂席卷全球,企業出海同樣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持,并且,透過AI、自動化、混合云以及其他創新科技,借助數據快速部署與推動智能化工作在業務布局中越發重要。一方面,ICT服務是企業出海謀求的必要專業服務之一,另一方面,數字基建是企業在打開海外市場過程中保證自身信息互聯互通、提升業務拓展效率的基礎,兩者缺一不可。
結合實踐來看,出海企業對數字化的要求也越發明確。駱嘉釗表示,“走出去”的企業,一般是開拓市場的狀態,所以比較希望輕裝上陣,即用最簡單的方法進行IT投入。同時,在陌生的國家市場,他們希望找到一些熟悉中國企業思路的供應商去溝通,來共同解決問題。
同時,出海企業對數字化服務功能的要求也在提升,張濤表示,在數字化服務方面,傳統的網絡層面服務、連接層面服務依舊是必須的,同時,基于減少運營成本等因素,出海企業的需求從網絡連接慢慢轉向對數據的需求,再轉向對云和安全的需求,未來還將在智能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算法等產生更多需求。如此說來,出海企業需要契合擁有國際化資源,本地化服務的ICT伙伴,以應對商機和變化。
國際資源,本地智慧
圍繞此,ICT服務商不斷完善自身布局與功能性,以中信國際電訊CPC及子公司中企通信為例,其全球化網絡資源連接超過160個服務據點、60+ SD-WAN服務網關、21個云平臺、30多個數據中心及3個全天候運作的安全運營中心(SOCs),服務遍布約160個國家,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及東盟地區,緊密連接亞洲、歐美、非洲、中東以及中亞等地,擁有20多年國際客戶服務能力,能夠分享專業的出海經驗,且能夠快速落地相關信息系統的搭建,提供更多數字化功能,有效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需求。
中信國際電訊CPC及子公司中企通信國際服務能力
同時,中信國際電訊CPC及子公司中企通信也基于相關需求確立了自身在推動企業出海方面的發展原則,一是緊貼國家政策,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持續投入ICT資源,為企業出海打下基礎;二是重視創新與服務的能力,提升企業使用 ICT方案的效果及整體投資回報;三是踐行國家戰略,提前做出規劃,建立完善的合作伙伴生態,提升賦能效果。通過此,將更好的推動企業出海。
綜合來看,企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是充分發揮競爭力進行業務突破的必然途徑。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會面臨諸多挑戰,但伴隨著經驗交流的增多,專業化服務的強化,數字化能力的提升,在“一帶一路”等戰略及倡議推動下,企業將通過出海更好地帶動自身發展,推動品牌與產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