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戈BP報道
《鋼鐵俠》中的托尼·斯塔克,兼職數據中心工程師;《碟中諜》中的伊森·亨特,兼職機場保安。腦補這些“AR+AI”的場景畫面,都會讓運維工程師感到興奮,就像他們在2007年,拿到初代蘋果手機一樣興奮。
沒有不可能的任務
“DataHOUSE AR千里眼’遠程運維服務,顛覆了數據中心外包運維服務流程?!崩畋鞘侵衅笸ㄐ趴偛?,他也難掩興奮。兩年之前,中企通信的ICT-MiiND®(ICT-智賦)策略,已經逐漸清晰,AR在數據中心的應用場景,也已經清晰可見。
清晰可見的正是IT運維之苦,就如“古詩”中所說:“鋤禾日當午,不如運維苦。對著服務器,調試一下午?!边@樣的生存環境,限制了90后工程師的職業選擇,以致人才梯隊斷檔嚴重,人才缺口逐年擴大。
或者說,即使有大數據作為“外腦”,即使有人工智能作為“外掛”,IT運維領域的專家,也是永遠的稀缺資源,他們的知識、經驗是稀缺資源,時間也是稀缺資源。況且疫情之后,數據中心像禁區一樣管理嚴格,也限制了運維專家的親臨現場。
數據中心“AR千里眼”,則使智能服務交付,跨越了地域限制、跨越了能力限制。運維工程師不再感覺是一個人在戰斗。這樣的團隊合作,就像《碟中諜》中的IMF(不可能任務小組)組合。前臺的伊森·亨特負責果敢矯健,后臺的Benji Dunn負責科技賦能。
具體而言,通過增強現實技術與通信技術的融合,“AR千里眼”從后臺系統,把實時狀態、故障排除記錄、圖像和數據等,加密傳輸給前端工程師或系統維護人員,工作效率和運維生產力因此大幅度提升。
同時,前端人員還可以利用AR智能眼鏡,查看有清晰步驟的虛擬指南,甚至是立體的工作手冊,而毋須為了在筆記本或實體工作手冊查看數據中斷工作。通過利用預設程序(例如手勢或者語音),前端工程師更可以檢視設備的歷史記錄,以加快數據分析和故障排除速度,減少停機時間和成本。
中企通信的戰略伙伴
如此酷炫的科技生成,有賴科技賦能者助力。2019年的中企通信,希望將AR技術融入更多的應用場景,希望將“AR+通信”技術融合,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成為了其戰略伙伴。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應科院)成立于2000年,研發領域涉及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通訊技術;網絡安全、密碼及可信技術;集成電路及系統;物聯網感測技術等。其現聘用研發專家約500名,獲授超過900項專利,已將近800項技術轉讓給各行各業。
“首階段合作,雙方解決了數據中心應用場景的AR遠程運維支持?!比~成輝是香港應科院行政總裁,他稱,第二階段合作將實現更多突破——AR數據可視化,以及“AR+AI”的深度融合。
其實,AR商業化一直存巨大挑戰。例如物體檢測、三維場景構建、計算分流等技術,仍處于早期開發階段。同時,市場中還沒有成熟的通用平臺,以支持各種特定應用。企業不僅需要開發AR應用程序,還需要開發后端系統、內容生成工具,而且他們還將更多地解決現有系統兼容性等問題
應科院的價值正在于此。其將企業后端系統數據,轉換成為AR眼鏡中的圖形;將AI算法與AR眼鏡深度集成;將AR眼鏡應用程序,與不同的AR眼鏡兼容。用戶由此打通前端工程師與后端AI平臺的聯接,也不再封閉于單一AR眼鏡品牌。
更科技的“AR千里眼2.0”
簡單地說,“AR千里眼2.0”將實現更多創新功能。例如,數據可視化(Data Visualization),認知對象辨識(Cognitive Objective Recognition)。此外,還有一系列的中間件(Middleware)升級。
“數據可視化”可以腦補《鋼鐵俠》中的情節。當AR技術被托尼·斯塔克,第一次引入Mark II套裝飛行器時,關鍵的飛行數據,以及利用計算機視覺識別的物體和個體,都近在鋼鐵俠的眼前。
“AR千里眼2.0”也毫不遜色。其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來強數據整合,為遠程工作者提供2D及3D圖像。用戶還可以使用AR智能眼鏡,來偵測、識別、定位和追蹤物件的位置,以及把操作手冊、分析數據,甚至是使用指南的實時遠程影像,投射到平視顯示系統,以便分析趨勢或問題,加快工作進程。
不僅如此。
“認知對象辨識”也已經實現?!罢J知對象辨識”可以腦補《碟中諜4》的情節。茫茫人海的火車站,只要一眨眼的功夫,嫌疑人就已經被認出,隨即姓名和信息,都已經被從送到特工的眼前。
“AR千里眼2.0”則將此場景,應用于資產管理和智慧機場等場景。倉庫中的每一條內存,每一塊網卡、每一種醫療器械,都將被精準識別。航空公司也可借此,快速識別旅客,智能提醒旅客登機信息?;蛘?,他們可更容易識別食物敏感客人,方便安排特別照顧。
此外,中間件升級也是“AR千里眼2.0”一大特色。中企通信與應科院合作,已開發用于AR智能眼鏡的中間件,這將有助客戶配合不同的智能眼鏡,如微軟的HoloLens和Android的頭戴式裝置使用。
工具優則平臺
是否看出了些不同?“AR千里眼”的成功,在于抓住了IT運維業務的剛需:數據中心承載的應用不可能中斷,是業務剛需,聯接前端工程師與后端運維專家,是人才剛需,打破時空界限,是疫情之中用戶對IT服務商的剛需。
“AR千里眼2.0”同樣是在抓剛需。云原生是壓倒傳統運維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前,IT運維工程師或可咬緊牙關,看護好手下的數十臺交換機和服務器,但云原生徹底改變了“人肉運維”的模式。
因為運維工程師,無論如何也管不了數以百計的微服務,以及數以千計的容器,這完全超出了人力所及?!癆R+AI”的技術融合,則將所有AI分析數據,通過AR源源不斷地,傳輸給前端工程師。
或者說,“AR千里眼2.0”不再是工具,而是平臺。所有的專家經驗,都沉淀于平臺;所有的AI算法,都沉淀于平臺,所有AR眼鏡的操作系統,也都通過平臺中的中間件,屏蔽了差異性。
當然,只提供PaaS平臺很難落地,甚至提供API接口,也很難落地。中企通信的策略相當務實,“平臺解決了基本的痛點。中企通信則根據行業需求及客制化場景提供‘平臺+定制化’服務,更深入地協助解決客戶痛點,像3D模型設計、場景設計、關聯設計等服務,幫助‘AR千里眼2.0’快速落地?!崩畋亲詈笳f。
咨詢熱線4006517550
ICP經營許可證編號:合字B1.B2-20120003 |京ICP備05052112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6547號
版權所有中企網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