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網報道
繼去年首次參加WAIC之后,在中信集團的統一部署和規劃下,中信國際電訊攜旗下澳門電訊CTM、中信國際電訊CPC、中企通信等多家子公司,再次參與此次盛會,并整體出現在中信集團的“網絡強國區”。其中,在本次中信國際電訊展區的智賦“一帶一路”展示中,詳細呈現了中信國際電訊CPC和中企通信通過“云網智安”數字化底座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所取得的成果。
夯實“云網智安”底座 “一帶一路”沿線資源完備
作為中信國際電訊旗下的一站式ICT服務提供商,中企通信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開拓,可以追溯到“十一五”中旬,從最初相對簡單的“連接”業務到如今通過“云網智安”策略滿足全球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爆發性需求,可以說,這家以國際業務見長、背靠中信國際電訊龐大且深厚資源的ICT企業,在幫助海內外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落地過程中正愈發游刃有余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通過全球一體化運營平臺,構建云網融合架構以及智能算網大腦,中信國際電訊在智賦“一帶一路”方面已經形成了覆蓋全球的優質資源。據悉,目前,中企通信及母公司中信國際電訊CPC協同集團與伙伴資源,在全球五大洲部署了160+個網絡據點、 60+個SD-WAN服務節點、30+座數據中心、21座云平臺和3個全天候運作的安全運營中心(SOCs),為3000多家跨國企業、4萬多家當地企業客戶、2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服務。
中信國際電訊CPC及中企通信在原有“云網安”業務之上深入疊加“智”的能力,這便是其“云網智安”一體化平臺體系的完整構成。中企通信首席副總裁駱嘉釗在WAIC 2023期間接受C114采訪時表示,“智”是中企通信“云網智安”一體化賦能平臺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智能化方面,我們一開始的目非常樸素簡單,就是為了提升客戶的滿意度。不過,從‘十二五’一直到現在‘十四五’,我們的智能化能力一直在不斷提升,包括從一開始的檢查網絡是否存在異常的智能化分析,到按照客戶業務需求進行沙盤演練從而明確網絡部署需求,再到我們在WAIC展出的‘AR+AI’這樣成熟落地的智能化運維服務應用?,F在我們的智能化技術不僅能夠幫助客戶降低運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還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在WAIC現場我們留意到,中企通信此次展示的“元宇宙多人協作平臺-AR互動場景”方案,將數字創新技術與企業實際業務相融合,通過XR技術與AI技術對物理空間進行掃描、映射與增強,疊加數字空間,打造企業智能化數字空間與商業操作系統,通過在虛擬世界的分析、關聯、模擬與強化,來優化現實世界的效率。駱嘉釗對此介紹到,這一“AR+AI”解決方案是中企通信已經實際商用的技術應用,現場人員在佩戴AR眼鏡后,遠程的技術專家可通過自身佩戴的AR眼鏡查看到現場人員所能看到的實況,其中不僅包括現場環境情況,還能夠將產品零部件的相關技術參數的實時運行數字展示出來,從而使對方獲得操作指導意見,這對于降低企業運維成本的效果已經得到了實際驗證。
關于行業大模型構建 為何從通用走向專用
事實上,在AI技術方面,中企通信的謀劃布局也由來已久。中企通信數據科學與創新總監詹東東告訴C114,早在2016年,公司就開始構建數據科學與創新團隊,現在整個團隊的人員在不斷增加,并且廣泛分布在成都、上海、廣州和香港等多個區域。在人員能力方面,其中不僅包含數據科學構建算法,同時還有計算機視覺、NLP自然語言處理以及AI平臺構建、區塊鏈等,中企通信積極融合所有這些創新技術后,推出了行業前瞻的ICT-MiiND (ICT-智賦 )策略與一系列面向未來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和服務,智賦千行百業。
近期ChatGPT熱潮來襲,大模型的能力涌現,大量AI應用爆發。在詹東東看來,本輪AI大模型的爆發建立在三個基礎層面之上,一是算法的成熟度越來越高,二是數據的質量越來越高,三是算力在不斷迭代。 中企通信在大模型的研究和應用早已積極部署,加上擁有AI能力三要素:數據、算法、算力,與多元的云網架構底座優勢,背后更有成熟的業務矩陣,和在多年行業實戰中鍛煉出來的差異化服務能力,能應用大模型為企業快速打造客制化小場景?!拔覀兙哂幸欢ǖ倪\營商性質,這使我們天然具備優勢能夠更好地將AI與ICT服務進行融合?!彼治龇Q,依托母公司中信國際電訊CPC及集團的優質資源,中企通信進行大模型研發也具備一定優勢:首先是中企通信在全球各地服務的3000多家遍布各個垂直領域的企業客戶,使其擁有豐富的行業知識和智能化經驗;第二個是中企通信具備對大量數據進行計算、訓練和推理的算法和算力能力;第三個是中企通信“云網安”整體基礎架構的實施,能夠充分地為其算法和算力提供支持。結合這些獨有的資源稟賦,中企通信便能夠去構建自己在行業里面的大模型,包括通信大模型、信息安全大模型等。
當然,這些并非空口白話,中企通信在算法科學方面的創新能力,也可從其獲得的一些重要獎項略窺一二。C114了解到,過去數年,中企通信聯合母公司中信國際電訊CPC便在多個國家級智慧算法比賽奪魁和贏得不少重磅國際獎項。如今年五月,其團隊便在國內工業大數據領域最具權威的比賽之一「第六屆工業互聯網數據創新應用大賽」之「氫燃料電池系統性能均值預測」賽道榮獲一等獎,在取得佳績的同時,也驗證了其團隊在云服務中融入智能化元素的算法能力。
在中信集團發布的人工智能趨勢里面提到,未來的大模型一定會從通用向專有進行拓展。對此,詹東東解釋道,“一個越通用的模型,到具體的領域里面,其適用性可能就會越低。對于通過AI進行決策的企業來講,需要的是精準性和實時性,這就要求通過專有數據計算得出專有回答?!蓖瑫r,中企通信還提出了小模型概念,也即邊緣側的AI能力。在其看來,通過“云邊端”的大模型架構以及大小模型的融合,將會是未來企業采用AI的關鍵方向,而這也正是中企通信“云網智安”一體化平臺的構建目的所在。
面向未來 AI必須具備可信性和可解釋性
顯然,參與WAIC這場行業盛會,令身處快速變化的ICT行業的駱嘉釗感慨良多,他強調,未來中企通信將繼續夯實“云網智安”數字化底座的能力,同時也表示十分看好中國所具備的促進AI發展的沃土條件。他談到,“云網智安”底座是一個國際化的底座,根據在全球不同市場面對不同的資源條件、成本和合規要求,中企通信在進行本地化服務時也會提供不同的定制化服務,但同時確保企業客戶能夠全球范圍內獲得一致性的服務體驗,這樣在幫助客戶降低IT部署和運維成本的同時,也能使其更加專注于自身核心業務發展。
“在AI發展方面,我覺得我們中國市場具備幾方面的顯著優勢。首先,中國具備豐富的應用場景,而應用場景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從而推動和牽引一些其他方面的需求;第二個是政策支持,現在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各個地方政府層面,都已經有大量政策在支持和推動AI的落地和應用;第三是中國市場非常龐大,只有是有價值的AI應用出現,哪怕市場才剛啟動,就足以使一些AI企業存活,從而實現蓬勃發展?!瘪樇吾摫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信通院近日聯合幾家重要的產學研單位發布了多份關于可信AI技術的白皮書報告,對AIGC爆發式增長帶來的AI風險防范提出了分析和建議。在詹東東的發言中,我們也注意到了中企通信對于AI大模型“可信性”和“可解釋性”的重視。他表示,如何去辨別和驗證大模型回答內容的正確性,如何對其進行解釋,這是行業在發展AI技術中不能忽略的地方。
他分析說,“在給企業的專用大模型里面,我們需要不斷去推進可信任性,盡量把它從一個黑箱的算法變成能夠向客戶解釋為什么得出相關答案,讓客戶去理解為什么做出這個決策。因為對于個人來說,成本和代價是相對比較小的,但對于企業來講,其生產決策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大模型的可信任和可解釋至關重要,這也將是中企通信未來AI發展的一個重要關注方向?!?
關于C114通信網
C114通信網(簡稱C114)(www.c114.com.cn)是一家聚焦ICT領域的資訊、社交平臺,以“推動智能 鏈接世界”為己任,提供高效的信息閱讀服務和多元化的學習交流平臺,幫助行業用戶更及時、準確的了解行業資訊,更生動、深入的掌握行業知識。
文章來源:C114通信網
作者:艾斯
咨詢熱線4006517550
ICP經營許可證編號:合字B1.B2-20120003 |京ICP備05052112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6547號
版權所有中企網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