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DC圈報道
只有經過嚴酷的考驗,人類才能不斷前進,走向發展的高峰。危險的環境和危機感,才是驅使人類不斷進步、不斷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動力。
—— 阿西莫夫《永恒的終結》
新冠疫情在全球出現反撲態勢,這場疫情持續的時間與影響,已經遠超曾經的“非典”。
2003年時,“非典”使得人們被迫居家,零售、餐飲、旅游等行業受到重創。這場危機也為互聯網帶來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一年我國寬帶裝機量爆發式增長,門戶網站紛紛崛起,新零售平臺初嘗線上甜頭,打開中國電商飛速發展的序幕。
十幾年后,新冠疫情帶來的危機來襲,全球經濟大衰退,對生產、供應鏈、投資的打擊波及所有產業。與當年類似,疫情給社會習慣和商業模式帶來顛覆性改變,新興技術在需求端迎來爆發。
這一次,數字化進程被按下“加速鍵”,企業如何抓住機遇?
“數字化”加速 企業的挑戰、機遇與對策
疫情肆虐至今,一批企業轟然倒下與此同時,有傳統領域企業平安度過危機,也有科技企業迎來增長,它們因何逆勢而上?
近日,中企通信于首屆灣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論壇上贏取“灣區數據中心建設領航者”大獎,其公司代表郭遠達及詹東東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均表示,他們認為在數字化浪潮下,企業的“體質”是決定性因素。
灣區數字基建技術領航者獎
中企通信作為ICT行業中的先行者,為超過200家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服務,客戶群體覆蓋千行百業,用戶企業類型多元,全面且深層次的積淀,使其觀察行業的角度更加客觀,也更具參考性。
疫情發生前,我國數字化進程已經取得一定成就,數字化轉型從互聯網產業向傳統產業滲透。此次疫情,按下了全社會數字化的“加速鍵”:5G、AI、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疫情防控中大規模應用,眾多行業將業務轉到線上后實現新突破,全民被培養出“數字化”的工作生活習慣。
從宏觀數字上看,這一趨勢更為明顯。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同比增長9.6%,占GDP比重38.2%。對于未來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以一個篇章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
從政策環境到社會習慣,從科技演進到模式創新,數字化浪潮已經不可阻擋。
哪樣的企業能經歷風雨,屹立潮頭?中企通信選擇了頗具代表性的兩家客戶舉例:
一家連鎖餐飲企業一貫重視數字化,多年來先后部署上線IT系統、建立團隊自主研發核心系統與平臺、提前打通了線上線下全業務場景。得益于這些前瞻性規劃,這家企業在疫情中受到了較弱的沖擊,經營維持在良好狀態。
另一家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本身具備較高的數字化水平,疫情來臨后快速進行產能擴張、產能搬遷,在數字化手段輔助下,全程平穩順暢,年度營收和IT資源消耗均出現大幅增長。
類似例子,不勝枚舉。中企通信南中國區銷售總經理郭遠達指出,疫情前,有些企業將“數字化”看作“錦上添花”,疫情中,數字化成為了企業經營和商業競爭的基礎邏輯。疫情之外,越來越多企業發現,數字化可以有效增強企業“體質”——抗風險能力。
從服務到賦能 科技驅動企業數字化
當前,企業對“數字化”的需求,已經從IT支持,轉為賦能業務。CIO的“遭遇”說明了這一點,有CIO表示,他與CEO開會的次數增加了三倍,以前會議內容多圍繞預算管理、技術架構穩定性,現在則更關心業務數字化、創新技術應用,不是簡單的上一套系統、用一個解決方案,就能實現。
企業對合作伙伴的需求,也隨之改變,不再僅僅是網絡、云等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而是能支撐業務與應用數字化需求,長遠賦能企業創新的伙伴。
而“創新”,在中企通信的發展歷程中,一直貫穿至今。成立二十余年來,中企通信通過不斷創新,產品擴展至網絡服務、信息安全、云計算、數據中心領域,成長為業務覆蓋全球的一站式ICT服務商。
如今,面對宏觀環境和客戶數字化新需求,中企通信秉承“創新不斷”的理念,構建前瞻性ICT-MiiND®(ICT-智賦)策略,再度實現角色升級——從ICT服務商蛻變為由智能技術驅動的數字化轉型賦能者。
區別在哪?通俗來說,曾經的中企通信只為企業提供ICT服務平臺——企業解決方案,現在還要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大腦”——讓企業了解應該做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大腦”并非憑空想象,智能技術的引入是重點,算力算法的能力是核心。
ICT-MiiND®策略(ICT-智賦)
中企通信ICT-MiiND®策略采用嶄新及前沿的容器技術,結合其公司現有網絡、信息安全、云計算、數據中心產品和服務,串聯了大數據、AI、AR、物聯網及區塊鏈等創新科技,構建出不同于一般的AIOps(智能運維)智能模塊,配以客制化、定制化的行業服務場景,為客戶創造更具智慧的IT服務管理平臺。
相較于此前,當用戶企業面對疫情等問題和挑戰時,ICT-MiiND®通過智能大腦思維模式,為IT服務主動提出或制訂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做出恰當應對。
真實的客戶案例,最具說服力。中企通信其中一家金融服務企業的例子,說明了賦能客戶數字化的具體效果。
疫情之下,這家企業線下獲客渠道中斷,經營受到明顯影響,客戶找到中企通信,希望能借助IT架構感知全國業務的具體變化情況。中企通信基于ICT-MiiND®策略,引入AI技術幫助該客戶進行流量分析和業務分析,將其全國各區域不同時間節點的業務流向清晰展現,幫助企業做出業務調整決策,并迅速調節IT服務架構和策略。
這一過程中,中企通信為該企業實現了1)對IT架構問題快速定位、洞察原因;2)明確業務數據正常值范圍,防患于未然;3)預測未來7天流量變化,提前調節IT及運維策略;4)構建實時變化的業務模型,直觀IT架構承對業務的承載;5)形成沙盤推演能力,預先判斷營銷方式將帶來的流量變化和影響。
最終,由于該企業應勢調整業務策略,扭轉被動局面,成功在行業低迷情況下,開發出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此之前,作為ICT服務商的中企通信,僅為該客戶提供網絡解決方案。在此之后,作為數字化賦能者的中企通信,為客戶IT架構增加了具備智能思考能力、感知能力的“大腦”。
中企通信:賦能者的能力 從何而來
如前文所說,“數字化”已經成為企業的必選項。但顯然,如何將數字化真正融入,發揮出最大價值,還有待于企業探索。中企通信要做企業數字化的賦能者,能從哪來,底氣何在?
郭遠達自信地表示,這源于中企通信全球化產品、數字化水平與合規化服務三部分能力。
全球化資源
目前,中企通信的產品包含網絡、信息安全、數據中心、云服務四大領域,覆蓋企業ICT關鍵領域。同時,中企通信聯合母公司中信國際電訊CPC及集團,在全球落地資源與服務,目前在全球布置了逾160多個網絡節點,近60個SD-WAN接入點、30個數據中心資源、18座云平臺,覆蓋中、亞、歐、俄、美等地,可為全球企業用戶提供統一水平標準+定制化業務的服務。上述能力,是其他國內ICT企業及單一領域服務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
數字化水平
一直以來,中企通信持續投入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先后將容器、大數據、AI、AR、區塊鏈等技術融入產品和服務中,具有前瞻性的ICT-MiiND®策略,正是具體體現。中企通信數據科學與創新副總監詹東東在采訪中介紹,結合“ICT-MiiND®”策略,他們推出了“DataHOUSE?AR千里眼”遠程運維服務、AI+SD-WAN網絡服務等一系列創新方案。未來,中企通信將繼續提升研發能力和算法水平,與行業用戶、科研機構深入合作,維持高標準數字化水平。
合規化服務
世界各國對互聯網涉及的合規化問題日益重視,歐盟出臺了《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我國除等保2.0、《網絡安全保護法》外,《數據安全法》也即將實施,各國政府對網絡與數據安全的執法趨向嚴格,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合規要求。中企通信基于多年全球發展,積累了全面完善的業務合規化服務經驗,可在各國家與地區提供合規化服務,為客戶業務“排雷”。
飛瀑之下,必有深潭。二十年來,中企通信秉承“創新不斷”的發展理念,不斷創新產品與服務,不斷突破企業定位,如今已成長為智能科技驅動的數字化賦能者。
未來,它將如何幫助更多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我們拭目以待。
咨詢熱線4006517550
ICP經營許可證編號:合字B1.B2-20120003 |京ICP備05052112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6547號
版權所有中企網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